本刊聚焦法律在引领科技创新、维护社会秩序与实现可持续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法律制度在应对技术变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规范引导与制度调适价值。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法治、数字平台治理、数据与隐私保护、算法伦理、网络安全法、社会公正与法律变革等领域,突出跨学科交叉与制度创新探索。
《法律·科技·社会》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国际法学传播平台,推动法学知识在技术社会中的融合应用与跨区域交流,为全球学术界、实务界与政策制定者提供权威的研究发布通道和理论成果展示平台。
编辑方针
已在其他期刊出版的稿件将不被录用。如果文章中使用的数据已经在学术会议上提出,作者需要通知期刊。
利益冲突
对主要利益的正确判断有可能受到次要利益(如:财务收益)的影响,因此,利益冲突可能存在。然而,对利益冲突的看法,与实际的利益冲突一样重要。作者应坚决避免与研究赞助者制定任何可能影响作者获取学习资料,影响作者分析和解释数据并独立投稿的权利的(营利或非营利)的协议。在文章审查和录用出版之前,作者需要提交利益声明。
剽窃
作者应当在出版伦理方面严格遵守高标准规则。出版社不接受任何剽窃(制作或伪造数据)行为,包括在没有适当说明和引用的情况下重复发表的作品。
每一份投递到出版社的稿件,在发送编辑部进行编辑初步审查之前,都要经过CrossCheck(由iThenticate提供)。作者提交的稿件中重叠和相似部分的检测结果,出版社将及时进行调查,如发现作者存在抄袭行为,将导致稿件被拒绝。
文章处理费
为了支持该期刊的相关费用,满足创办高水平的刊物的成本需求。出版社有权要求作者在收到文章录用通知之后,支付文章处理费用。
文章语言
本刊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国际华文刊物,接受全球华文稿件。第一语言不是华文的作者需要对稿件进行专业的翻译和编辑工作,以确保读者能够完全理解文章。
开放存取政策
本期刊遵循内容时开放存取原则,促使其研究免费地用于公共全球知识交流。
作者指南
作者投稿注意事项:
本刊只接受中文稿件,但需包括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题文相符,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简明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1. 来稿应包括封面页和正文
封面页包括题目(中英文)、作者(中英文)、作者简介(中文,100字以内)、所属单位(中英文)、通讯地址、电话和Email地址等。
正文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内容。(不要包含作者姓名、单位等作者信息)
来稿(包括图表、参考文献),以5000-8000字为宜。
2. 题目、摘要和关键词
题目简洁明了,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
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部分,其中中文摘要约300字,英文摘要约600-800字。
关键词2至5个(中英文)。
3. 正文
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应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以及标准化、规范化的名词和术语。
标题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如第一级标题用“1”、第二级标题用“1.1”、第三级标题用“1.1.1”等。
编号应顶格书写。有标题时,在编号后空一字再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无标题时,编号后空一字写具体内容。
表格命名应有中英文对照,如“表1.……(Table1.……)”,要求设计科学,简洁明了,请尽量使用三线表,表格不用竖线。
插图都要命名,应有中英文对照,如“图1.……(Figure1.……)”,图的名称标在图的下方,与插图形成统一的整体。
图表编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图表标号依次排列,如表1、表2、表3,图1、图2、图3,图中的各部分中文或数字标示应置于图标题之上。
引文标示应全文统一,采用方括号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半角方括号中,如:“……模式[3]”。各级标题不得使用引文标示。正文中如需对引文进行阐述时,引文序号应以逗号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号中,如“文献[1,2,6,9]从不同角度阐述了……”
无特别约定情况下,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份一概用4位数字表示。小数的表示方法,一般情形下,小于1的数,需在小数点之前加0。但当某些特殊数字不可能大于1时(如相关系数、比率、概率值),小数之前的0要去掉,如r=.26,p<.05。
统计符号的字形格式,一般除μ、α、β、λ、ε以及V等符号外,其余统计符号一律以斜体字呈现,如ANCOVA,ANOVA,MANOVA,N,nl,M,SD,F,p,r等。
注释是对论文中特定名词或新名词的注解。注释可用页末注或篇末注中的一种。选择页末注的应在注释与正文之间加细线分隔,线的长度不应超过纸张的三分之一宽度。同一页类列出多个注释的,应根据注释的先后顺序编排序号。注释序号以“①、②”等数字形式标示在被注释词条的右上角。页末或篇末注释条目的序号应按照“①、②”等数字形式与被注释词条保持一致。
缩略词的使用应采纳本学科、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搆或学术团体所公布规定的或是约定俗成的缩略词,不得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时,应在首次出现时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无论是中文缩略词,还是外文缩略词,全文应当统一。
4. 参考文献
1)文献列表中出现的每条文献在正文中均需引用,并标注参考文献序号。正文中参考文献序号在引用内容结束后平行标记。
2)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阅读过并对文章有参考作用的主要文献,由著者对照原文核定。未正式出版资料不能作文献引用。
3)参考文献表列于正文之后,文献列表按文中出现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4)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引文标示一致,如[1],[2]……。每一条参考文献著录均以“.”结束。
5)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以英文半角符号书写,字体请用Times New Roman。
6)参考文献中的每条项目应齐全。
7)英文期刊名称、会议论文集名请写全称。
8)具体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如下:
(1)期刊
中文:
[序号] 作者, 等. 文章名[J]. 期刊名, 年, 卷(期): 页码.
[1] 高景德, 王祥珩. 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 清华大学学报, 1987, 27(1): 1-8.
(完整的)
[1] 高景德, 王祥珩. 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 清华大学学报, 1987(1): 1-8.
(缺卷的)
英文:
[序号] 作者 (年份) 文章名. 期刊名, 卷, 页码.
[1] Malik, A.S., Boyko, O., Atkar, N. and Young, W.F. (200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R Imaging Profile of Titanium Pedicle Screws. Acta Radiologica, 42, 291-293.
(2)图书
中文:
[序号] 作者. 书名[M]. 版本(第1版不注). 翻译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页码.
[1] 竺可桢. 物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3: 1-3.
[2] 霍夫斯基, 主编. 禽病学: 下册[M]. 第7版. 胡祥壁, 等, 译.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1: 7-9.
英文:
作者 (出版年) 书名. 版本(第1版不注), 出版者, 出版地.
[1] Wit, E. and McClure, J. (2004) Statistics for Microarrays: Design, Analysis, and Inference. 5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Ltd., Chichester, 5-18.
(3)析出文献
中文:
#著录析出文献
程根伟. 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 赵其国.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32-36.
#论文集析出文献
贾冬琴, 柯平. 面向数学素养的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系统研究[C]//中国图书馆学会. 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 2011年卷.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 45-52.
英文:
[序号] 析出文献作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名. 编者, 专著名, 版本. 出版者, 出版地, 页码. (一位编者后面用Ed.;编者两位以上,Ed.加s, 写成Eds.)
[1] Prasad, A.S. (1982)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Spectrum of Zinc Deficiency in Human Subjects. In: Prasad, A.S., Ed., Clinical, Biochemical and Nutritional Aspects of Trace Elements, Alan R. Liss, Inc., New York, 5-15.
(4)学位论文
中文:
[序号] 作者. 题名[D]: [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 保存地: 保存单位, 年份.
[1] 张竹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 1983.
英文:
[1] Giambastiani, B.M.S. (2007) Evoluzione Idrologica ed Idrogeologica della Pineta di San Vitale (Ravenna). Ph.D. Thesis, Bologna University, Bologna.
(5)专利
中文:
[序号] 专利申请者. 专利名称[P]. 国别, 专利文献种类, 专利号. 出版日期.
[1]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P]. 中国专利, 881056073. 1989-07-26.
英文:
[序号] 发明者 (年份) 专利名. 专利号.
[1] Wright, O. and Wright, W. (1906) Flying-Machine. US Patent No. 821393.
(6)技术标准格式
中文:
[序号] 起草责任者.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例:[1]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 CB6447-S6文摘编写规则[S]. 北京: 标准出版社, 1986.
(7)电子文献
中文:
[序号] 作者. 文献题名. 电子文献类型标示[EB/OL]. 载体类型标示文献网址或出处, 更新/引用日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页岩气: 打开中国能源勘探开发新局面[EB/OL].
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1201/t20120109_1056142.htm, 2012-01-09.
英文:
[序号] 作者 (登陆年份) 文章名. 网址【保持超链接。如果此行放不下,采取强制断行放到下一行】
[1]Wikipedia(2013)QuantumEntanglem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Quantum_entanglement
5. 致谢
结论之后,应有致谢部分,对国家科学基金、资助者或支持者、提供指导和帮助者、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表示感谢。
6. 附录
文章中如出现附录(Appendix)或附件等形式的内容,统一放在参考文献之后,它们之间保持适当的间距。附录内容较少,与参考文献排在同一页;如出现内容较多,则另起一页。附录的字体为12磅,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附录内容格式要求与正文一致。
版权责任问题:
在文章投递之后,请勿再投递其他期刊,我们会在一个月内联系作者,并告知是否录用该文章。因版权、剽窃、抄袭等由作者造成的纠纷,其责任由作者个人承担。
投稿文章电子版本:
文章必须是WORD版格式,并统一通过网上投稿系统提交。
关于撤稿:
出版社重视学术活动的规范和学术成果记录的完整,尽可能地确保学术论文在发表后保有可查而不变的历史记录。然而,对于稿件中个别非规范现象或作者的无心之失,即使经编辑仔细审核,也很难一一发现。因此,更正学术记录有时十分必要。更改记录的决定事关重大,出版方将根据文章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 表述问题
2. 修正(排版中的错误或内容的错误)
3. 撤销
4. 移除
以上措施均旨在更正文章,提醒读者,而绝非惩罚作者。期刊发表文章中凡出现有意或无意造成的不规范现象,该刊编辑均有督导审查之责,其审查过程应有作者及审稿人的参与。而编辑将遵循出版社的撤稿指南以及其他可接受的学术原则来选定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案。
如果是由作者主动要求采取措施,则该作者将不需要为其额外支付费用。如果所采取的措施(例如撤稿)非经作者主动提出,或仅属双方未达成协议之前的作者单方行动,出版方则无需补偿作者经济损失,文章版面费也不得退还给作者。
版权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数字时代制度革新研究
法律·科技·社会 / 2024年11月第4卷(第6期)
作者:陈嘉禾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版权治理;平台责任;人工智能;合理使用;制度弹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内容生产与传播中的广泛应用,版权产业的生产逻辑、传播机制和利益结构正在经历深刻重构。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版权制度面临适应性不足、监管滞后与权利配置失衡等多重挑战,严重制约了版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立足于版权产业的系统变革视角,分析数字环境下创作者、平台与用户三类主体之间的权利冲突演化路径,识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算法分发机制、去中心化存储等新技术所带来的法律治理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规则适应性 + 协同机制 + 技术问责”为核心的版权法律治理路径,强调制度弹性、平台共治与公众参与在未来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研究认为,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版权治理体系,既要强化法治引领,也要激活社会协同,最终实现创新激励与文化传播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刘春田 . (2022). 数字版权保护的法律逻辑与 制度创新 [J]. 法学研究 , 44(3), 57–68.
[2] 王迁 . (2020). 网络平台版权责任再思考 [J]. 中国法学 , (2), 101–116.
[3] Lessig, L. (2004). Free Culture: How Big Media Uses Technology and the Law to Lock Down Culture and Control Creativity. Penguin Press.
[4] 张伟 . (2021). UGC 与合理使用制度的互动机 制研究 [J]. 现代法学 , 43(1), 92–104.
[5] 吴喆人 . (2021). 平台治理的法律边界与责任 机制重塑 [J]. 清华法学 , 15(4), 117–133.
[6] Kahneman, D. (2011). Thinking, Fast and Slow.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7] 欧盟理事会. (2019). Directive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 (DSM Directive) [S]. Brussels: European Union Publications Office.
[8] Shapiro, C., & Varian, H. R. (1999). 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9] 吴志攀 , 张绍华 . (2020). 商业智能与数据分 析落地路径研究 [J]. 管理评论 , 32(7), 51–60
数字版权产业的权利冲突与法律调适
法律·科技·社会 / 2024年11月第4卷(第6期)
作者:陶江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数字版权;平台治理;用户创作;制度弹性;版权共治
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版权产业经历了从线性传播到去中心化再创作的深刻变革。内容 创作者、平台运营商与普通用户之间的权利边界呈现出高度交织化与动态演化特征,频发的权利冲突已成为数 字文化生态治理的重要挑战。本文聚焦当前数字版权生态下的三类核心冲突,分析现行法律体系在权利配置与 责任界定方面的制度滞后,指出传统静态规则难以回应平台时代版权关系的动态博弈现实。为此,本文提出以 “权利共治、机制弹性、技术问责”为核心的调适路径,力求在鼓励创新、保障权利与激活公共文化资源之间 建立动态平衡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春田 . (2020). 知识产权法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欧盟委员会 . (2019). 数字单一市场版权指令 [Z].
[3] Lessig, L. (2004). Free Culture: How Big Media Uses Technology and the Law to Lock Down Culture and Control Creativity[M]. Penguin Press.
[4] 黄韬 . (2021). 平台责任与版权共治机制研究 [J]. 中国出版 , (6): 15–21.
[5] 中央网信办 . (2022). 关于加强数据要素市场 化配置的指导意见 [Z].
[6] 张广良 , 王鑫 . (2022). 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 冲突及法律应对路径 [J]. 情报杂志 , 41(1): 85–91.
[7] 朱巍 . (2021). 网络平台算法责任的法律规制 研究 [J]. 法学研究 , 43(3): 17–33.
企业战略匹配下的知识产权资产组合优化研究
法律·科技·社会 / 2024年7月第4卷(第4期)
作者:陶江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知识产权组合;战略匹配;投资优化;组合管理系统;企业创新资源配置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IP)已从单一的保护工具演进为 资源配置与战略实施的核心资产。如何实现知识产权组合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精准匹配,成为当前企业创新驱动 与资产运营管理中的关键挑战。本文基于文字版权成果《基于企业战略导向的知识产权投资组合优化与管理系 统》,构建了一套系统化、可执行的知识产权资产组合优化机制,涵盖战略适配度建模、资产价值评估、组合 优化算法与动态调仓建议等功能模块。 研究通过构建“战略 - 资产 - 价值”三维分析框架,融合多目标规划与遗传算法,设计出一套面向成长型 与协同型企业战略的知识产权组合配置路径。并以某中型科技企业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该机制在提升 IP 资产战略一致性与投资配置效率方面的成效。研究表明,知识产权管理应超越“数量导向”的传统认知, 向“战略导向—结构协同—价值最大化”的资产运营模式转型。
参考文献:
[1] 安索夫 . (1990). 战略管理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2] Teece, D. J. (2007). 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8(13): 1319– 1350.
[3] 孙玮 , 吕延杰 . (2018).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比 较研究 [J]. 经济与管理研究 , 39(10): 90–96.
[4] Morris, T., & Empson, L. (1998). Organization and expertise: an exploration of knowledge bas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accounting and consulting firms[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3(5–6): 609–624.
[5] 周倩倩 , 张晨曦 . (2021). 战略导向下企业知 识产权运营机制研究 [J]. 科研管理 , 42(3): 67–75.
[6] 刘俊杰 . (2019).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理论框 架与企业实践 [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7] Schankerman, M., & Pakes, A. (1986).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patent rights in European countries during the post-1950 period[J]. The Economic Journal, 96(384): 1052– 1076.
[8] 李东 , 彭智勇 . (2020). 企业无形资产组合 优化研究:基于实物期权视角 [J]. 财经研究 , 46(8): 11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