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8月26日电 为缩减公屋综合轮候时间,香港特区政府主导兴建多个简约公屋项目。当中牛头角彩兴路简约公屋项目自2023年12月动工以来,工程进展超预期,两座分别高18及19层的住宅,18层大楼仅用536日便完成地基及上盖,创下香港高层建筑最快兴建纪录;19层的大楼亦仅花562日就建好。
香港房屋局表示,伴随更多项目落成,有信心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在2026至2027年度降至4.5年。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戴尚诚表示,特区政府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以兴建简约公屋,令建造时间进一步缩短。一层60个单位,最高峰时一日可兴建55个MiC箱,平均3日可完成一层。最终,彩兴路首座18层大楼仅用536日便完成地基及上盖,成为香港最快落成的高层建筑。
据悉,MiC建筑的质量及标准与一般大楼无异,日后更可卸下搬到别处重用。建筑署工程策划总监王安华形容,有关设计如堆积木,95%组件可于拆卸后重用,符合简约公屋临时性质与环保目标。
简约公屋能否抵御恶劣天气?王安华强调,MiC建筑法在新加坡已有先例,香港属台风区,项目均按香港《建筑物条例》标准设计,“基本上全部结构跟真正混凝土建筑有一样安全性”,寿命可达50年,外墙亦设防火层。在建造过程中,单位亦已进行试水测试。
戴尚诚补充,项目采用开放式走廊,台风期间或易积水,但在日前黑雨下并未出现漏水,形容是“香港设计、湾区智能建制、国际化标准”。
据悉,项目落成后先后经历“十号风球”及多场黑雨,两座大楼至今无出现任何状况。
成本方面,项目总造价由最初拨款预算274亿元(港币,下同),通过标准化设计及规模经济,逐步降至210.5亿元,节省逾23%成本。
王安华解释,造价下降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包括招标时提供3种标准化户型,结构统一并受惠于当时钢铁价格下跌;过程中减掉部分非必要项目,例如外墙采用防潮性高的竹木纤维,毋须再油漆涂装;项目除单位外,楼梯、升降机槽及机房亦以MiC手法建造,可循环再用,进一步降低成本。
节约成本的同时,租金亦相应减少。据悉,彩兴路项目合共提供2290个单位,包括1至2人户(14平方米,月租1290元)、3至4人户(26平方米,月租2400元)及4至5人户(32平方米,月租2990元)。现时劏房月租中位数约5500元,简约公屋仅1300元,可减轻基层市民租金负担。
项目内亦设便利店、自助洗衣店、小巴站及370平方米零售与社区设施,并提供“新鲜餸”配送服务。
戴尚诚表示,2025年将有9500个简约公屋单位投入使用。截至6月底,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已由5.3年降至5.1年,伴随更多项目落成,有信心在2026至2027年度进一步降至4.5年。(完)